|> 241028 日糟:
1/4(每天吐糟不应超过4次)
在一个生活 Telegram 群中, 有感叹:
我对“快拍”这功能一直无法理解,就是我自己希望的是,我所有输出的内容是可被长期保留,可被检索。但“快拍”是只能保存 24 小时,且无法检索,那其不是就是阅后即焚?
阅后即焚 为什么流行?
主要是 SNS 心理动力学:
- 什么是社团的归宿感?
- 在同一个大群体中, 我知道你不知道,
- 就代表我的信息能级比你高,
- 类似上世纪, 姐妹团, 每天要花大量时间进行信息同步一样,
- 这其实, 也是 app 拉新以及用户关注时长的技巧,
- 2小时消失, 也就是说, 在提醒消息发送2小时以内,
- 你没看到, 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能级保持,
- ...
另外, 如果自动消失的话,
大家就愿意多发送一些即时的,
更加出格的图片/视频/消息/..
即, 公开擦边
, 而 bot 以及监察机制, 对于自动消失的消息是无法监管的..
当然, 进一步的为什么当年各种 阅后即焚 应用叕不火了?
- 这种马上必须看并传播走的行为
- 和更早流行的
霉运邮件
没什么不同- 随机收到信件
- 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, 复制多少份并邮寄
- 霉运将进入你的体内/家庭/房间/...
- 是的, gmail 的病毒式营销的鼻祖, 就是类似这种不断在邮政系统中引发的无聊恐吓游戏...
问题是, 这种事儿一多, 大家就麻木了, 新鲜感一过, 发现, 即便是没看, 也没影响到自己在现实社会的感觉/地位, app 又总是摧, 逆反感觉一上来...删除了之.
Telegram 的阅后即焚
所以, 现在加密技术背景中, Telegram 也有类似功能, 只是, 应用场景更加注重隐私保护了:
- 敏感信息交流: 各种帐号/口令, 发送后, 对象看一次就消失, 对于双方都是一个安全的行为序列...
- 一次性数据交换...
不过, 只能在手机客户端上使用, 并不能在网页以及桌面版本中使用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