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和内容的价值关系?¶
推友有曰:
听 Dan Koe 的播客,他讲了一句让我突然安静下来的话:
「你不是缺行动力,而是缺清晰的价值体系。」
...
🪞所以,如果你也在做AI, 先别急着搭系统、卷产量。 先问自己一句:
“我想用AI,去放大什么价值?”
当你想明白这点, AI不再是替代人类创作的工具, 而是一面放大你思考深度的镜子。
那什么...¶
类似:
山猪吃不了细糠,
如果一个普通人一生都没接触过高价值的事务, 在整个人生体验中, 根本就没有价值这个概念, 那么, 他是无法判定自己作的事儿是否对社会有价值的... 就象那些拼高端丝袜出镜的"名媛"们, 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表露出优雅咯..
记得有部纪录片, 追踪了中国一个农村里画匠, 之前20多年每天临摹 梵高 的油画, 出售给欧洲各种超市, 作为人工艺术制品来换取家人的生活费; 终于获得了赞助, 出国到法国美术馆, 看到原著, 认真看了两天, 回来, 就无法继续用以往的习惯无脑临摹了...
纪录片没拍后续这位农民画匠的变化;
俺猜无外三种:
- 0: 顿悟为合格的艺术家, 从此再无稳定收入穷困一生, 死后, 成为稍有价值的农民艺术家范例,作品有一些能升值到过万元
- 1: 顿悟自己的阶级属性, 艰难的忘记了原作包含的丰富细节深度, 重新拿起了油画刀, 还是只根据图片来高速完成商品, 让家庭恢复了日常;
- 2: 顿悟自己的艺术水平, 再也无法绘制无意义商品画, 回到田间, 让家庭恢复到更早穷困的常态..
综上, 其实说的都是 Paul 曰过的 审美问题:
只是, 人家都没说审美是从哪儿来... 其实很简单,
garbage in garbage out;
你只有持续接触/吸收/拥有/... 好的审美产物, 才可能重新迭代出自己的好审美...
问题来了, 是否存在低成本, 甚至于无成本的持续接触 好的审美产物?
俺猜哈: 好书
|> 251110 日糟:
1/4(每天吐糟不应超过4次)
_~^|-~_
\) / → ♡ \ (/
'_ ⏡ _'
| '-----' /
...act by ferris-actor v0.2.4 (built on 23.0303.201916)
旧[utteranc.es]注释: